2012执业医师考试综合笔试还有22天就要考试了,在冲刺复习中,消化系统比重占总分的12%左右,腹外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也是执业医师常考的考点。
历年来考点几乎都在腹股沟斜疝上,每年考点一般3-5题,这体现着这部分考点的重要性,考生复习时要注意把握。
腹股沟斜疝 | 腹股沟直疝 | |
发病年龄 | 儿童与青壮年多见 | 多见老年人 |
突发途径 |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
疝块外形 | 椭圆形或梨形,有蒂 | 半球形,基底较宽 |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 疝块不再突出 | 疝块仍可突出 |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 精索在疝囊后方 |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
嵌顿机会 | 较多 | 较少 |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查体、B超、CT检查可诊断。需与鞘膜积液、隐睾、急性肠梗阻相鉴别。
4.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随生长发育,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年老体弱者;伴有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2004)。使用医用疝带治疗。
(2)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
①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适用于所有腹外疝的传统手术方法,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婴幼儿疝、绞窄性斜疝并感染者(2002)。
疝修补:Ferguson(加强腹股沟管前壁)、Bassini(加强后壁、临床应用广泛)、Halsted(加强后壁)、McVay(加强后壁、股疝)、Shouldice(加强后壁)。
②无张力性疝修补术。
③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3)嵌顿疝的处理原则
①手法复位原则。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年老体弱者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襻尚未绞窄坏死者。
②手法复位的利弊。可能使早期嵌顿性斜疝复位,暂时避免手术,但有挤破肠管、把已坏死肠管送回腹腔或疝块虽消失而实际仍有一部分肠管未还纳的可能。
③嵌顿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肠梗阻症状;手术的关键在于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法。
(4)绞窄疝的处理原则。绞窄疝已有血运障碍,应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切除坏死肠管,一期肠吻合,但一般不宜一期做疝修补。
(5)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原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的疝称复发性腹股沟疝,简称复发疝。
①遗留疝:初次手术时,除了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
②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问题或病人本身原因,在疝手术部位再次发生的疝,其解剖部位和疝类型和初次手术的疝相同。
③新发疝:指初次手术是成功的,术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发生的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同,但解剖部位不同。
股疝
1.解剖
(1)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股疝。
(2)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长1~1.5cm,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沿为腹股沟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卵圆窝是股部深筋膜(阔筋膜)上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它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下肢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进入股静脉。
2.病因和病理
(1)病因:
①女性骨盆宽大、联合肌腱腔隙韧带薄弱、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易发病。
②妊娠使腹内压增高。
(2)病理:股疝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易嵌顿,易绞窄。疝块呈半圆形;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或小肠。
3.临床表现
(1)因疝囊颈较小,故咳嗽时冲击感不明显。
(2)易复性时症状较轻,常常被忽视,尤其是肥胖者。
(3)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突起。
(4)股疝发生嵌顿时,局部明显疼痛,常伴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严重者可掩盖股疝局部症状。
4.诊断 需与腹股沟斜疝、脂肪瘤、肿大淋巴结、大隐静脉随张结节样膨大、髂腰部结核性脓肿进行鉴别。
5.治疗 股疝容易嵌顿,容易绞窄,因此诊断明确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术(2007),还可用关闭股环法、无张力疝修补法、腹腔镜疝修补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
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