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现呼吸运动加快加深、用力,重者出现张口耸肩样呼吸、鼻翼扇动、发绀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肺源性呼吸困难 常见原因有气道阻塞(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异物等)、肺疾病(肺炎、肺淤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纤维化、肺泡癌等)、胸廓或胸腔疾患(气胸、胸腔积液、脊柱畸形等)、神经肌肉疾病(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膈肌运动障碍(膈麻痹、大量腹水、巨大腹腔肿瘤等)。
临床根据发病机理分为三类:
(1)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费力,出现三凹征,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气管异物、气管肿瘤压迫、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等。
(2)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相延长,常伴有干啰音或哮鸣音和(或)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狭窄阻塞(痉挛或炎症)所致。
(3)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为吸气呼气均费力,呼吸浅快、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呼吸音。主要由于肺部病变广泛或胸腔病变压迫,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受限所致。见于广泛肺实变、肺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于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临床以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较为严重。
(1)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主要原因为肺淤血及肺泡弹性降低。机制为:肺淤血致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肺泡弹性降低,肺泡扩张及收缩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肺循环压力增高、肺泡张力增高对呼吸中枢反射性刺激。
(2)临床特点: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仰卧位加重,坐位减轻。重者出现强迫半卧位或端坐位呼吸。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多在急性左心衰竭出现,临床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呼吸困难而惊醒,被迫坐起,高度气喘,咳嗽,轻者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重者伴大汗、呼吸伴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称为心源性哮喘。
其机制为: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减少;小支气管收缩,肺泡通气量减少;卧位时肺活量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呼吸中枢敏感度降低。
(4)右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主要由于体循环淤血。
3.中毒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临床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表现为慢而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Kussmaul呼吸。
药物或某些化学物质抑制呼吸中枢可出现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变慢、变浅、间停的呼吸,象潮起潮落一般),称为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见于吗啡、巴比妥、有机磷中毒等。潮式呼吸也可出现在有些老年人深睡时,提示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
间停呼吸(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见于吗啡、巴比妥、有机磷中毒等。
4.血液病 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因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致使呼吸加速,临床有气短感觉。
5.神经精神(呼吸中枢)性呼吸困难 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及颅内肿瘤等因颅压增高,呼吸中枢因受增高的颅内压和供血减少的刺激,使呼吸变慢而深,并常伴有呼吸节律的异常,如呼吸遏制、双吸气等。
癔病患者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有呼吸困难发作,其特点是呼吸浅表而频数,1分钟可达60~100次,并常因通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口周、肢体麻木和手足搐弱。
二、伴随症状
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2.骤发严重呼吸困难 见于喉水肿、气管异物、大块肺栓塞、气胸等。
3.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见于肺炎、急性胸膜炎、急性心肌梗死、肺癌等。
4.呼吸困难伴发热 见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肺脓肿等。
5.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6.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 见于脑出血、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等。
第七节 水 肿
一、定义
水肿是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中,但不包括脏器中积水过多,如肺水肿、脑水肿等。单纯体腔积液在临床上分别称为腹腔、胸腔、心包及阴囊积液。水肿液或积液因病因不同,其成分也不同(主要是蛋白含量多少)而区分为漏出液(低)与渗出液(高)。
二、分类
水肿按其机制、分布与病因分类如下: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 ①心衰(泵衰性);②心包积液与心包炎(外压增加血管内阻力)。
2.肾源性 ①肾病性(因白蛋白减低为主);②肾炎性与肾衰性(以GFR降低为主)。
3.肝病性 ①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②肝癌。
4.营养不良性 ①低蛋白血症;②肾病综合征;③蛋白丢失性肠病;④吸收不良综合征;⑤Vit B1缺乏症。
5.妊娠性 ①妊娠;②妊高征。
6.内分泌性 ①甲低;②垂体前叶功能减退;③皮质醇增多症;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⑤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周期性水肿:间歇性水、钠潴留与突然增重,常伴腹部不适与精神情绪因素,但很少有头痛、抑郁、激动);⑥水肿型甲状腺功能亢进;⑦糖尿病性
7.药物性 ①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滞剂;②氯化钠或含钠药物;③潴钠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雌激素、睾酮等);④甘草、萝芙木制剂。
8.特发性(Mach综合征 Machzhen综合征错误)见后诊断之4。
9.肥胖性 ①肥胖-水肿综合征(皮下脂肪增多对浅静脉支撑力减弱,而周围血管扩张,肥胖人活动少致下肢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等因素引起水肿);②肥胖性腔静脉综合征(Condorelli syndrome)(重症肥胖病人纵隔内大量脂肪储积压迫腔静脉引起水肿)。
10.老年性(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与肌力减低)。
11.运动性水肿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可出现面部或踝部水肿。
12.旅游者水肿
13.热带性水肿(正常人从温带到热带48小时后可突然出现踝部指凹性水肿,并于短期内自发缓解)。
14.高原性水肿 正常人(妇女多见)到海拔2400m以上地区常有面部与下肢水肿,高盐摄入者尤多见,回到原来低海拔地区水肿自然消失。
15.其他 ①高温环境工作;②间脑性(与影响水盐调节有关);③血清病;④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硬皮病);⑤疲劳-IgM增高-水肿综合征。
(二)局限性水肿
1.局部炎症性水肿
2.血管神经性水肿
3.静脉回流障碍性 ①下肢静脉曲张;②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③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④肥胖性腔静脉综合征(Condorelli syndrome);⑤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Cockett syndrome);⑥肝静脉反流障碍综合征,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着,晚期导致肝硬化、脾大、脾亢等;⑦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
4.淋巴回流障碍性 ①丝虫病性象皮肿;②非特异性淋巴结炎;③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④麻痹肢体。
三、水肿的发生机制
水肿的机制十分复杂,简而言之可分为两个方面:局部与全身。
(一)局部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局部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全身水肿的启动因素。
按照Starling定律,局部毛细血管内外压力的平衡了管内外液体量分布的恒定,若Starling力失衡,如毛细血管静水压或组织间液静水压升高、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出现的区域性水肿,随着外液量的增多,压力也升高,管内外压将达到新的平衡后,管内外液的交换量也趋平衡。所以局部性水肿是自限性的,一般不会引起体液总量大量增加而出现全身性水肿。但局部性水肿的机制可能是全身性水肿的启动因子,而水钠潴留是其维持因子。局部性水肿是部位依赖性或时相水肿,而全身性水肿是激素依赖性或第二时相水肿。
(二)全身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全身性水肿是水钠外平衡失调水钠潴留的结果。水钠潴留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多由于心排出量不足或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不足(图1~2)]引起神经激素(高醛固酮血症与抗利尿素等增高)对肾小管再吸收水钠的影响,导致全身水肿。此外心房肽也有影响。正常人高醛固酮血症可脱逸而不引起水钠潴留,但病人则会引起水肿(图3)。近年有人指出某些肾脏病可能存在原发性肾性钠潴留。
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为:
(1)钠与水的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如右心衰竭等;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通常继发于血清蛋白减少,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四、水肿的临床表现
(一)程度
1.亚临床性(隐性水肿) 体检无水肿,体重增加5%的潜在水肿。
2.轻度 踝关节以下水肿。
3.中度 膝关节以下水肿。
4.重度 膝关节以上水肿或水肿伴有体腔积液都视为全身性水肿。
(二)性质
1.非可凹性水肿(如甲低粘液水肿、硬皮病)、可凹性(轻-重度)或肌肉样水肿(muscle-like或brawny水肿)长期慢性水肿导致皮肤与皮下组织纤维化,指凹性消失。
2.非炎症性水肿(多为漏出液)与炎症性水肿(渗出液) 后者局部皮肤多伴红肿等炎症征象。
3.淋巴回流障碍 如肿瘤转移或术后伴发反复感染、丝虫病象皮肿等。
(三)初发部位
1.皮下水肿 稀疏组织部位如眼睑(急性肾炎),身体下垂部位如立位时两下肢或卧位时的骶骨部与后枕部(心力衰竭、慢性肾炎)。
2.体腔积液 肝硬化先有腹水而后逐渐出现水肿。
(四)分布与发展过程
1.局限性水肿
2.对称性膈上水肿 炎症性如接触性皮炎、感染,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纵隔肿物或转移瘤、胸主动脉瘤、血栓),硬皮病,血管神经性水肿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对称性膈下水肿 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低白蛋白血症或肾病、贫血、维生素B1缺乏、恶病质、下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栓、转移瘤等)或受压(紧身裤与长丝袜)、药物(皮质激素、NSAIDs、钙通道阻滞剂)。
4.腹水同时或其下肢全身水肿 见于肝硬化、心包疾病。
(五)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病史、测量体重与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水肿与其病因可以确定诊断(表1~3),少数不易想到的水肿病因需提高警惕,并作某些特殊试验或辅助检查帮助确定诊断。
(一)几种常见全身性水肿疾病的鉴别诊断(表1~3)
表1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
心源性 |
肾源性 |
水肿特点:起病 |
逐步形成 |
发生较快,迅速出现全身水肿 |
表2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的鉴别
|
肾病性 |
肾炎性 |
特点:起病 |
较缓 |
急性者急骤起病,慢性者不定;急性始自眼睑等 |
表3 缩窄性心包炎与肝病性水肿的鉴别
|
缩窄性心包炎 |
肝病性水肿 |
水肿特点 |
伴颈静脉怒张“同时”有下肢肿与腹水,但前者易发现常为主诉 |
伴腹壁静脉曲张,先有腹水,后有下肢而全身肿。门脉高压症:海蛇头与侧支静脉曲张,脾大与脾亢(BUS门静脉内径宽与压力高),肝缩小(坏死性肝硬化例外) |
(二)几种少见的水肿疾病的诊断
1.特发性水肿:Mach综合征,本病在我国曾称“钠潴留性肥胖症”,也有称为“单纯性水肿”或“周期性水肿”,其原因不明,可能是综合因素引起的一种水肿。其特点为:
(1)几乎都是女性,更年期及肥胖妇女更多。
(2)周期性:日重夜轻(体重差>3kg。与体位-RAA系统有关),经期重、非经期轻(与雌激素有关,但非经期仍然肿)。
(3)病人口渴喜饮而尿量常<500ml/d,还常有情绪不稳定、头痛、失眠或嗜睡及忧郁等精神神经症状。
(4)可排除已知原因的水肿。
(5)体位性:水肿在立位重、卧位轻。
(6)诊断:立卧位水试验有帮助。方法是清晨空腹排尿后,于20分钟内饮水1000ml,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四次,测总尿量。天试验取平卧位(卧床不用枕头),第二天取直立位(可以行走,活动或工作)。第二天尿量比天尿量少50%或以上为阳性,支持特发性水肿的诊断。
(7)治疗:无特效方法。利尿剂与ACEl等药也是暂效,久用则依赖乃至耐药和症状加重。应控制水盐入量与体重,戒除烟酒,避免情绪波动。不穿紧身衣裤,换掉站立工作。辅以心理与药物治疗(镇静剂与利尿剂从小量、低效、间歇开始)。
2.其他深部血管阻塞病变、肿瘤等需通过CT或超声检查,内分泌病需检测激素。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 限制钠摄入量。心理治疗与生活指导。
3.对症治疗 利尿剂,如有丢钾现象同时要主要补钾。
更多2014年主治医师内容请:2014年主治医师签约培训
客服QQ:1834177520 咨询热线:400-626-9910(按2号键)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
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