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职称考试

考试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考试资讯>实践技能>2012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真题

2012年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真题

2012-04-11爱医培训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
 
  外感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桑杏汤
 
  内伤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
 
  哮病
 
  发作期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 痰 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
 
  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虚
 
  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胀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痨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术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补天大造丸
 
  胸痹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沈涩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舌胖大有齿痕,苔浊腻,脉滑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苔白,脉沈细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舌红少津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促代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舌淡胖或紫黯,脉沈细迟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舌淡红,脉细弱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沈细无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温阳利水,宁心安神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沈细而滑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黄连温胆汤
 
  胃痛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苔厚腻,脉滑保和丸
 
  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苔多薄白,脉沈弦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中汤
 
  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舌黯,脉涩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舌红少津,脉细数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黄蓍建中汤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泄泻
 
  暴
 
  泻
 
  寒湿内盛散寒化湿苔白腻,脉濡缓藿香正气散
 
  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葛根芩连汤
 
  食滞肠胃消食导滞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保和丸
 
  久
 
  泻
 
  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舌淡苔白,脉细弱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舌淡苔白,脉沈细四神丸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舌淡红,脉弦痛泻要方
 
  痢疾
 
  湿 热 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苔黄腻,脉滑数芍药汤
 
  疫 毒 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寒 湿 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苔白腻,脉濡缓不换金正气散
 
  阴 虚 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虚 寒 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舌淡,苔薄白,脉沈细而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 息 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连理汤
 
  腹痛
 
  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苔白腻,脉沈紧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苔黄腻,脉濡数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苔腻,脉滑实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苔薄,脉弦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舌质青紫,脉弦或涩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舌淡,苔白,脉沈细小建中汤
 
  胁痛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苔薄白,脉弦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舌紫黯,脉沈涩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肝胆湿热清热利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龙胆泻肝汤
 
  肝络失养养阴柔肝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一贯煎
 
  黄疸
 
  阳
 
  黄
 
  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舌红,苔厚腻微黄,脉濡缓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大柴胡汤
 
  急黄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舌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细数《千金》犀角散
 
  阴
 
  黄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舌胖大,苔白腻,脉濡缓茵陈术附汤
 
  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舌淡,苔薄,脉濡细黄蓍建中汤
 
  黄
 
  疸
 
  退
 
  后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苔腻,脉濡数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苔薄白,脉细弦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
 
  鼓胀
 
  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苔薄白腻,脉弦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苔白腻,脉缓实脾饮
 
  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调营饮
 
  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舌胖紫,苔淡白,脉沈细无力附子理苓汤、济生肾气丸
 
  阳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积聚
 
  聚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苔薄,脉弦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
 
  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苔腻,脉弦滑六磨汤
 
  积证
 
  气滞血瘀理气消积,活血散瘀苔薄,脉弦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瘀血内结祛瘀软坚,扶正健脾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舌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八珍汤合化积丸
 
  水肿
 
  阳水
 
  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舌红,苔薄白,脉浮滑数或浮滑或紧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舌红,苔薄黄,脉滑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苔白腻,脉沈缓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分利湿热舌红,苔黄腻,脉沈数或濡数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沈缓或沈弱实脾饮
 
  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舌淡胖,苔白,脉沈迟无力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舌紫黯,苔白,脉沈细涩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淋证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八正散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新 病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石苇散加
 
  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
 
  久 病舌淡有齿痕,脉细弱,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苔薄白,脉弦沈香散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舌尖红,苔黄,脉滑数小蓟饮子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健脾益肾舌淡,脉虚弱无比山药丸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消渴
 
  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消渴方
 
  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苔黄,脉滑实有力玉女煎加黄连、栀子
 
  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舌淡红,苔白而干,脉弱七味白术散
 
  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舌红,少苔,脉沈细数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舌淡,苔白,脉沈细无力金匮肾气丸
 
  瘿病
 
  气郁痰阻理气疏郁,化痰消瘿苔薄白,脉弦四海舒郁丸
 
  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舌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海藻玉壶汤
 
  肝火旺盛清肝泻火,消瘿散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定心柔肝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天王补心丹、一贯煎
 
  眩晕
 
  肾精不足滋补肝肾,益精填髓舌淡苔白,脉弱或舌红少苔,脉细数左归丸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归脾汤
 
  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舌紫黯,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通窍活血汤
 
  头痛
 
  外
 
  感
 
  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羌活胜湿汤
 
  内
 
  伤
 
  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舌红少苔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数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加味四物汤
 
  肾虚头痛补肾填精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细数大补元煎
 
  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舌暗红,边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通窍活血汤
 
  中风
 
  中经络
 
  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苔薄白,脉浮数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舌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舌暗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细数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闭证
 
  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舌暗红或黯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苔黄腻,脉弦滑数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痹阻化痰熄风,宣郁开窍舌暗淡,苔白腻,脉沈滑或沈缓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舌紫黯,苔白腻,脉沈缓或沈微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
 
  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解语丹
 
  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滋养肝肾舌红或淡红,脉细或沈细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苔薄白,脉浮或浮缓防风汤
 
  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舌淡,苔白,脉弦紧乌头汤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舌淡,苔白厚而腻,脉濡缓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涩双合汤
 
  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多沈虚而缓补血荣筋丸
 
  不寐
 
  肝火扰心清肝泻火,镇心安神舌红,苔黄,脉弦而数龙胆泻肝汤
 
  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温胆汤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归脾汤
 
  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舌淡,脉弦细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郁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苔薄腻,脉弦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舌红,苔黄,脉弦数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苔白腻,脉弦滑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归脾汤
 
  心肾阴虚滋养心肾舌红少津,脉细数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呕吐
 
  实
 
  证
 
  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苔白腻,脉濡数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苔厚腻,脉滑实保和丸
 
  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苔白腻,脉滑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舌边红,苔薄腻,脉弦四七汤
 
  虚
 
  证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苔白滑,脉虚弦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舌淡,脉濡弱理中汤
 
  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舌红少津,脉细数麦门冬汤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血证
 
  鼻
 
  衄
 
  热邪犯肺清泻肺热,凉血止血舌红,苔薄,脉数桑菊饮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舌红,苔黄,脉数玉女煎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舌红,脉弦数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舌淡,脉细无力归脾汤
 
  齿
 
  衄
 
  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舌红,苔黄,脉洪数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舌红,苔少,脉细数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
 
  血
 
  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桑杏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舌红,脉细数百合固金汤
 
  吐
 
  血
 
  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舌红绛,脉弦数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舌淡,脉细弱归脾汤
 
  便
 
  血
 
  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地榆散合槐角丸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舌淡,脉细归脾汤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舌淡,脉细黄土汤
 
  尿
 
  血
 
  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舌红,脉数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舌红,脉细数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舌淡,脉细弱归脾汤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舌淡,脉沈弱无比山药丸
 
  紫
 
  斑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舌红,苔黄,脉弦数十灰散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舌红,苔少,脉细数茜根散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舌淡,脉细弱归脾汤
 
  便秘
 
  实
 
  秘
 
  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麻子仁丸
 
  气秘顺气导滞苔薄腻,脉弦六磨汤
 
  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苔白腻,脉弦紧温脾汤合半硫丸
 
  虚
 
  秘
 
  气 虚 秘益气润肠舌淡嫩,苔薄,脉弱黄蓍汤
 
  血 虚 秘养血润燥舌淡,苔白,脉细涩润肠丸
 
  阴 虚 秘滋阴通便舌红,少苔,脉细数增液汤
 
  阳 虚 秘温阳通便舌淡,苔白,脉沈迟济川煎
 
  腰痛
 
  寒湿腰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舌淡,苔白腻,脉沈而迟甘姜苓术汤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四妙丸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身痛逐瘀汤
 
  肾虚腰痛补肾壮阳,温煦筋脉阳虚:舌淡,脉沈细右归丸
 
  滋阴补肾,濡养筋脉阴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左归丸
 
  虚劳
 
  气
 
  虚
 
  肺 气 虚补益肺气平素易感冒,面白补肺汤
 
  心 气 虚益气养心心悸,气短、自汗七福饮
 
  脾 气 虚健脾益气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加味四君子汤
 
  肾 气 虚益气补肾腰膝酸软,舌淡,脉弱大补元煎
 
  血
 
  虚
 
  心 血 虚养血宁心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养心汤
 
  肝 血 虚补血养肝头晕目眩,惊惕肉润四物汤
 
  阴
 
  虚
 
  肺 阴 虚养阴润肺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沙参麦冬汤
 
  心 阴 虚滋阴养心心悸失眠,潮热盗汗,口舌生疮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养阴和胃口干唇燥,大便燥结,面色潮红益胃汤
 
  肝 阴 虚滋养肝阴头痛眩晕,耳鸣畏光,急躁易怒补肝汤
 
  肾 阴 虚滋补肾阴舌红少津,脉沈细左归丸
 
  阳
 
  虚
 
  心 阳 虚益气温阳心悸自汗,形寒肢冷,心胸憋闷疼痛保元汤
 
  脾 阳 虚温中健脾便溏,肠鸣腹痛,食少形寒附子理中汤
 
  肾 阳 虚温补肾阳舌淡胖,有齿痕右归丸
 
  有机磷中毒
 
  毒邪犯脑肝风痰浊熄风涤痰,镇惊解毒苔黄腻,脉滑缓涤痰汤
 
  毒热炽盛肌肤失养清热凉血解毒舌红,苔薄黄,脉濡银黄解毒汤
 
  肝肾阴虚滋肾养肝解毒舌红,脉细杞菊地黄丸
 
  脾胃气虚益气健脾和胃舌淡,脉细参苓白术散
 
  肠痈
 
  瘀 滞 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舌红,苔腻,脉弦紧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
 
  湿 热 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复方大柴胡汤
 
  热 毒 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舌红绛,苔黄糙,脉弦数或洪数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颈椎病
 
  风寒湿证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苔薄白,脉弦紧桂枝附子汤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舌暗,脉弦舒筋汤
 
  痰湿阻络除湿化瘀,温通经络苔厚腻,脉弦滑温胆汤
 
  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舌红少津,脉弦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舌淡,少苔,脉细弱归脾汤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痄腮
 
  常证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柴胡葛根汤
 
  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普济消毒饮
 
  变证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瘟败毒饮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舌红,苔黄,脉数龙胆泻肝汤
 
  急惊风
 
  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
 
  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舌红,苔黄腻,脉数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脉律不整,指纹紫滞琥珀抱龙丸
 
  小儿泄泻
 
  常证
 
  伤 食 泻消食化积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指纹色紫保和丸
 
  风 寒 泻疏风散寒舌淡红,苔白腻,指纹色紫红藿香正气散
 
  湿 热 泻清热利湿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葛根芩连汤
 
  脾 虚 泻健脾益气舌淡,苔白,脉细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补脾温肾舌淡,苔白,脉沈细附子理中汤
 
  变证
 
  伤 阴 证酸甘敛阴舌红少津或起芒刺,少或无苔,脉细数连梅汤
 
  伤 阳 证温阳救逆舌淡,苔白,脉沈微参附龙牡汤
 
  疳证
 
  常证
 
  疳气调脾健运舌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资生健脾丸
 
  疳积消积理脾舌淡,苔腻,脉沈细而滑肥儿丸
 
  干疳补益气血舌淡嫩,少苔,脉细弱八珍汤
 
  兼证
 
  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
 
  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泻心导赤散
 
  疳 肿 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舌淡嫩,苔薄白,脉沈迟无力防己黄蓍汤合五苓散
 
  崩漏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沈弱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肾虚证
 
  肾 气 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舌淡,苔白润,脉沈弱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 阳 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沈细无力右归丸
 
  肾 阴 虚滋水益阴,固冲止血舌偏红,少苔,脉细数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
 
  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上下相资汤
 
  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舌紫黯,苔薄白,脉涩逐瘀止血汤
 
  绝经前后诸证
 
  肾 阴 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舌红,少苔,脉细数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 阳 虚温肾扶阳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沈细弱右归丸
 
  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舌淡,苔薄,脉沈弱二仙汤合二至丸
 
  中医检查基本操作
 
  〈1〉望诊的内容、方法:
 
  (1)内容: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2)方法:1 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
 
  2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 熟悉各部位组织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
 
  4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2〉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1)方
 
  法:家长抱小儿面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数
 
  次,力度适中,使指纹显露(适于三岁以内小儿)。
 
  (2)临床意义:食指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1 正常:指纹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横纹附近,其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2 异常 … A 纹位:a 小儿指纹由风关 → 命关 → 气关,为病邪加重。
 
  b 指纹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属预后不良,病属凶险。
 
  B 纹色:a 鲜红 → 外感表证、寒证。
 
  b 紫红 → 里热证。
 
  c 青色 → 疼痛、惊风。
 
  d 紫黑 → 血络瘀闭、病危。
 
  e 晃白 → 脾虚、疳积。
 
  〈3〉望神的内容:
 
  (1)反映在目光、色泽、神情、体态,其重点在观察两目。
 
  (2)分类 … 1 得神(有
 
  神):精气充盛,体健神旺,属健康或病轻。
 
  2 少神(神气不足):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属虚证或恢复期病人。
 
  3 失神(无
 
  神):A 精亏神衰 → 精气大伤,机能衰退,属慢性病、久病、重病。
 
  B 邪盛神乱 → 急性,属邪实病人。
 
  4 假神:病属危重。
 
  5 神乱:A 焦虑恐惧 → 虚证、脏躁。
 
  B 狂躁不安 → 阳证、狂病。
 
  C 淡漠痴呆 → 阴证、癫病。
 
  D 猝然昏倒 → 痫病。
 
  〈4〉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1)常色: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分为主色、客色。
 
  1 主色:人生来就有。
 
  2 客色:随季节、气候而有的正常变化。
 
  (2)病色:为晦暗、暴露,病色又分为善色、恶色。
 
  1 善色:为面色光明润泽。
 
  2 恶色:为面色枯槁晦暗。
 
  (3)五色主病 … 1 赤色:属热证。
 
  2 白色: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3 黄色:属脾虚、湿证。
 
  4 青色: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5 黑色: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5〉五轮的内容: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1)瞳仁:属肾,为水轮。
 
  (2)黑睛:属肝,为风轮。
 
  (3)两眦:属心,为血轮。
 
  (4)白睛:属肺,为气轮。
 
  (5)眼睑:属脾,为肉轮。
 
  〈6〉望头面的内容:
 
  (1)小儿囟门 … 1 正常:小儿前囟门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在2~4个月闭合。
 
  2 异常:A 囟填(隆起)→ 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脑水肿。
 
  B 囟陷(凹陷)→ 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损、脑髓失充。
 
  C 解颅(迟闭)→ 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兼五迟、五软。
 
  a 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b 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
 
  (2)头形改变:头颅增大(智力低下),头颅狭小(智力低下),方颅(佝偻病),头摇不自主。
 
  (3)头发异常:和肾气、精血有关;发黄为精血不足,片状脱发为斑秃,青壮年头发稀疏为肾虚或血热化燥,青年白发为肾虚或
 
  劳神伤血。
 
  〈7〉望咽喉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1)正常:其色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
 
  (2)异常 … 1 红肿:A 乳蛾 → 咽部喉核肿痛,黄白脓点易拭去,为肺胃火毒熏蒸,或虚火上炎,气血瘀滞。
 
  B 喉痈 → 红肿高突,吞咽困难。
 
  2 成脓。
 
  3 溃烂。
 
  4 伪膜:白喉,其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易复生,为外感疫邪。
 
  〈8〉望颈项的内容:
 
  (1)外形 … 1 瘿病:颈前喉结处,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为肝郁气结痰凝或水土失调所致。
 
  2 瘰疠:颈侧颌下,累累如串珠,为肺肾阴虚或风火时毒引起。
 
  (2)动态 … 1 项强: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或温病火邪上攻。
 
  2 项软:佝偻病或脏腑精气衰竭。
 
  3 颈脉搏动:肝阳上亢或血虚重证。
 
  4 颈脉怒张:心血瘀阻或水气凌心。
 
  〈9〉望皮肤的主要内容:
 
  (1)色泽形态:
 
  1 丹毒:患部皮肤焮红热肿,边缘清楚,发于上部为风热化火,发于下部为湿热化火或外伤染毒;发于头面为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为流火;发于全身,游走不定为赤游丹。
 
  2 黄疸:A 阳黄 → 其色鲜黄如橘皮,为湿热蕴结。
 
  B 阴黄 → 其色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
 
  C 急黄 → 其色鲜黄如金,为湿热疫毒。
 
  3 皮肤干枯:为津液已伤或营血亏虚。
 
  4 肌肤甲错:为血瘀日久或肌肤失养。
 
  5 肌肤肿胀:为水肿,阳水先由头面先肿,继而全身;阴水由下肢先肿,继而全身。
 
  (2)皮肤病证:
 
  1 斑
 
  疹:A 斑 → 其色红,点大成片,不高于皮肤表面,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消退后无脱屑。B 疹 → 其色红,形小如粟,高于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消退后有脱屑,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所致,疹为太阴风热。
 
  2 水疱:A 白瘖 → 有晶瘖、枯瘖(湿温病)。
 
  B 水痘 → 为外感时邪或内蕴湿热。 C 热 气 疮 → 为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D 湿疮 → 为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3 疮疡:A 痈 → 为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B 疽 → 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C 疔 → 为疫毒、疔毒或火毒之邪。D 疖 → 为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
 
  〈10〉望舌的方法:
 
  患者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于患者右侧或正前方,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让患者张口,将舌自然伸出口外,舌尖略向下,舌面展平,舌体放松,但伸舌时间不宜过长,观察顺序由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再看其舌质的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在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等。
 
  〈11〉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2)饮食与药物的影响 … 1 使舌苔厚薄、润燥改变。
 
  2 染苔:A 牛奶、豆浆可使舌苔变白、变厚。
 
  B 花生、瓜子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与腐腻苔相混。
 
  C 酸梅与吸烟能形成灰苔或黑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 1 牙齿残缺:同侧舌苔偏厚。2 镶牙:形成齿痕。
 
  〈12〉用刮舌与揩舌方法鉴别有根苔、无根苔、染苔,并演示刮舌与揩舌的方法:
 
  (1)刮舌:用消毒的压舌板,以压舌板的边缘,用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后留有污质多为有根苔;若刮之即去,舌体明镜光滑多为无根苔。
 
  (2)揩舌:用消毒的纱布卷在右手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从舌根到舌尖刮三至五次,若纱布上沾有颜色即为染苔,反之则否。
 
  〈13〉剥落苔与黄腻苔的临床意义:
 
  (1)剥落苔 … 1 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或胃气将绝,属阴虚重证。2 地图舌:属气阴两伤。3 类剥苔:属久病,气血不续。4 花剥苔:属胃之气阴两伤。
 
  (2)黄腻苔:属湿热、痰热、食积化腐。
 
  〈14〉如何诊舌下络脉,其内容及临床意义:
 
  (1)方法:让病人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勿过用力,使舌体自然放松,让舌下脉络充分显露。
 
  (2)顺序:先看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或弯曲等异常改变;在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等有无异常。
 
  (3)正常: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联机的五分之三,呈暗红色,络脉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排列有序,且大多数为单支。
 
  (4)异常:1 舌下络脉短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2 舌下络脉粗胀、青紫、红绛、紫绛、紫黑等,或舌下细小络脉成暗红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状结节为血瘀。
 
  〈15〉望舌质、舌苔的临床意义:
 
  (1)舌质 … 1 舌色:A 淡红舌 → 正常,属病轻。B 淡白舌 → 气血两虚、阳虚(寒证)。C 红舌 → 属热证。D 绛舌 → 属里热亢盛、阴虚火旺。E 紫舌 → 气血不畅。
 
  2 舌形:A 老、嫩 → 老舌为实证,嫩舌为虚证。B 胖、瘦 → 舌胖大为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舌瘦薄为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C 点刺 → 为脏腑热极,血分热盛。D 裂纹 → 为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E 齿痕 → 为脾虚、湿盛。
 
  3 舌态:A 痿软 → 属气血两虚、伤阴。B 强硬 → 为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中风先兆)。C 歪斜 → 中风、中风先兆、暗痱。D 颤动 → 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E 吐弄 → 属心脾有热。F 短缩 → 属病重。
 
  4 舌下络脉。
 
  (2)舌苔 … 1 苔质:A 厚薄 → 反映邪正盛衰及邪气深浅。B 润燥 → 反映体内津液盈亏输布。C 腐腻 → 腐为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腻为湿浊、痰饮、食积。D 剥落 → 主胃气匾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E 偏全 → 偏为邪聚脏腑、邪气停聚;全为邪气散漫,痰湿阻滞。F 真假 → 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反映。
 
  2 苔色:A 白苔 → 正常,表证、寒证、湿证;特例(热证:积粉苔、白砂苔)。B 黄苔 → 属里证、热证。C 灰黑苔 → 属阴寒内盛、里热炽盛。
 
  〈16〉闻诊检查的注意事项:
 
  (1)听声音:要排除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包括声音(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蹇)、语言、呼吸、咳嗽、胃肠异常声音(呕吐、呃逆、嗳气、肠鸣)。
 
  (2)嗅气味:注意区分病体气味与病室气味。
 
  1 病体气味:如有机磷中毒的蒜臭味,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等。
 
  2 病室气味:病气充斥病室(病情危重),病室臭气触人(温疫病),病室有血腥气(失血证),病室散有腐臭气(溃腐疮疡),病室有尸臭气(脏腑衰败),有尿臊气(水肿病晚期),有烂苹果味(消渴重证)。
 
  〈17〉如何诊脉:
 
  (1)体位:让病人呈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与心脏同一水平,手心向上,腕关节下垫一脉枕。
 
  (2)指法 … 1 布指: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左手按右手脉,右手按左手脉,先以中关脉,再以食寸脉,无名尺脉;三指指头平齐呈弓形,以指目按触脉体,布指疏密要和病人身长相适应,小儿用拇指来“一三关”。
 
  2 运指:分为总按、单按、举法(浮取)、按法(沈取)、寻法(中取)。
 
  3 调息:以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的脉搏次数。
 
  (3)常脉:脉数为一息四至五至,节律一致;脉形为三部有脉,不大不小;脉势为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4)特 殊 脉:1 斜飞脉 → 脉体从尺部斜向手背,不属于病脉。
 
  2 反关脉 → 脉体位于寸口背侧,不属于病脉。
 
  (5)常脉的生理变异:可因地理环境、季节、性别、年龄、形体、情志、劳逸、饮食、解剖而有所差异;妇女脉象比男子濡弱而略快,妊娠期脉象滑数而冲和,临产脉象可在中指中节或本节触及跳动。
 
  〈18〉按诊的方法:
 
  (1)方法:在充足的自然光下或日光灯下进行,诊前需先选择好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按诊的部位,病人呈坐位时,医生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脑穴的治疗。病人呈卧位时,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手置于身旁,医生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患者脑、腹等某些部位进行按诊,也可让患者曲起双膝,使腹肌松弛或作深呼吸以便于切按。
 
  (2)手法:可分为触法、摸法、按法、扣法。
 
  (3)按 肌 肤:是以手指或手掌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通过诊察其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皮疹、疮疡等情况,分析对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断方法。
 
  (4)按 虚 里: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诊虚里时病人呈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位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手掌或指腹平贴于虚里部,并调节力度,诊其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的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疾病的虚实、预后的吉凶,尤其当危重病证,寸口脉不明显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西医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方法:
 
  (1)让受检者安静;水银汞柱位于起始标志处0的位置。
 
  (2)受检者取坐位或正卧位,露出右上臂,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血压计也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
 
  (3)袖带适宜系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公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可塞进袖带。
 
  (4)缓慢充气,动脉音消失后再充气升高20~30㎜Hg,缓慢放气(下降速度2㎜Hg/s),开始音为收缩压,终末音为舒张压;正常血压收缩压在90~140㎜Hg,舒张压在60~90㎜Hg,测量两次以上要取平均值。
 
  (5)血压计倾斜45度,关闭血压计。
 
  〈2〉眼球运动检查:观察受检者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斜视、眼球震颤等。
 
  (1)方法:医生置目标物(手指)于受检者前方30~40公分处,受检者固定头位,嘱受检者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
 
  (2)顺序:左 → 左上 → 左下 → 中 → 右 → 右上 → 右下,六个方向顺序进行。
 
  〈3〉瞳孔:观察受检者眼睛大小、是否对称、等圆、形态等。
 
  (1)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观察反应,正常人受到光线刺激,两侧瞳孔立即缩小,离开光源后恢复正常。
 
  (2)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两眼,用光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反应,正常人一侧瞳孔受刺激,对侧瞳孔也立即缩小。临床意义为昏迷患者可出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调节、辐辏(聚合)反射:正常双眼内聚 瞳孔缩小,动眼神经受损时,反射消失。
 
  (1)调节反射: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手指),迅速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0公分处。
 
  (2)辐辏(聚合)反射:受检者注视一米外的目标(手指),缓慢将目标移至距病人眼球10公分处。
 
  〈5〉浅表淋巴结检查:观察淋巴结部位、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1)顺序:耳前 → 耳后 → 乳突区→枕骨下区 → 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下颌→下骸→锁骨上窝 → 腋窝 → 肱骨滑车上缘 → 腹股沟 → 腘窝。
 
  〈6〉甲状腺检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是否对称、有无震颤、血管杂音。
 
  (1)甲状腺肿大分三度:1 Ⅰ度 →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2 Ⅱ度 → 能看出肿大且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3 Ⅲ度 → 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2)双手检查法:1 医者站受检者后面。2 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中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3 让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吞咽时甲状腺上下移动,左手食、中、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4 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3)单手检查法:医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右侧,右手食、中、无名指进行滑动触摸,两侧检查对比进行。
 
  〈7〉气管检查:观察有无移位,其临床意义 …(1)向健侧推移:大量胸腔积液、气胸。(2)向患侧移动:肺不张、胸膜粘连。
 
  〈8〉周围血管证: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脉压增大)。
 
  (1)毛细血管搏动征:观察毛细血管见到红白交替,且与受检者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为阳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症贫血、甲亢等。(2)水冲脉:观察受检者有无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可高举受检者上肢,并紧握其手腕掌面,则水冲脉更易触及,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 3 ) 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放在浅表大动脉(肱或股)听到Ta Ta音,再将体件加压,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压非连续性双重杂音,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等。
 
  〈9〉肺部触诊:触觉语颤
 
  (1)方法:医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处,让受检者用相同强度反复发出“一”的长音,而后由胸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比较语颤有无增强或减弱。
 
  (3)临床意义:1 减弱或消失 → 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
 
  2 增强 → 肺栓塞、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
 
  (4)胸膜摩擦感:急性胸膜炎时,部分掌缘放于受检者胸廓前下侧,位于腋中线第5至7肋间,病人吸气或呼气时,均能感觉到皮革样摩擦感。
 
  〈10〉肺部叩诊:叩诊顺序应由左至右,由上到下,对比叩诊声音的变化。
 
  (1)肺 上 界: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清音变浊音,即为肺上界外侧终点。再由斜方肌前缘中央叩向内侧,清音变浊音时,即为肺上界内侧终点。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该清音带即肺尖宽度,正常右侧3~5cm,左侧4~6cm。
 
  (2)肺 下 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其临床意义,肺下界降低为肺气肿;上升为肺不张。(3)肺下界移动度:正常范围在6至8公分,一般作肩胛在线,需要时可以作腋中在线。
 
  平静呼吸时,叩出肺下界位置,让受检者作深吸气后摒住呼吸,同时继续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低点;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时,重复叩出肺下界,再嘱咐深呼气并摒住呼吸,再由上往下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下界高点。同样方法叩诊对侧。
 
  ⊙ 临床意义:当移动度降低时,可能为肺不张、肺气肿或肺部纤维化。
 
  〈11〉肺部听诊:
 
  (1)方法:受检者取坐位或卧位,顺序从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上下、左右、内外对称比较。
 
  〈12〉心脏触诊:视、触诊内容为检查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等。
 
  (1)方法:医者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逐渐缩小至食、中、无名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处: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0.5~1.0公分处,直径2.0~2.5公分。
 
  (2)震颤: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用手掌触诊时可感觉到一种细小震动,此震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猫喘,其临床意义 …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狭窄性瓣膜病变。
 
  〈13〉心脏叩诊: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1)顺序:1 左界 → 从心尖搏动处强点外2至3公分开始(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向上逐一肋间进行,到第2肋
 
  间由外向内,当清音变为浊音时标记。
 
  2 右界 → 先叩出肝上界,在其上肋间开始,通常为第4肋间,从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到第2肋间(用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2)手法:1 患者坐位时 → 医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
 
  2 患者仰卧时 → 医者站于受检者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肋间水平。
 
  右(公分)
 
  肋
 
  间
 
  左(公分)
 
  2 ~ 3
 
  二
 
  2 ~ 3
 
  2 ~ 3
 
  三
 
  3.5 ~ 4.5
 
  3 ~ 4
 
  四
 
  5 ~ 6
 
  五
 
  7 ~ 9
 
  左锁骨中线距离胸骨中线为8 ~ 10cm
 
  〈14〉心脏听诊:听其心率、心律、心音、有无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1)听 诊 区:1 二尖瓣区 → 心尖处,心尖搏动强点,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
 
  2 肺动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
  行删除处理。

评论

评论的时候,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问明,多给文档分享人一些支持。

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爱爱医 |  考试宝典 |  文都网校 |  医学教育网 |  环球网校 |  医学考试网 |  灵知传媒 |  医路伴 |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人卫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