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执考中心医学教育在奋战在中西医结合中级职称考试中的战友们提供了中西医结合中级考试方剂学方歌,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度过考试。
中西医结合中级考试方剂学方歌
一、辛温解表
①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②桂枝汤《伤寒论》: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③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④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小青龙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⑤止嗽散《医学心悟》: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二、辛凉解表
①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②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调。
清疏风热清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③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④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三、扶正解表
①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另加薄荷生姜用,驱邪扶正可建功。
②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③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四、寒下
①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方。
②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尝。
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攻瘀自尔康。
五、温下
①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六、润下
①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
②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七、逐水
①十枣汤《伤寒论》: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八、攻补兼施
①黄龙汤《伤寒六书》:
黄龙汤用朴硝黄,参归甘桔枳枣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九、和解少阳
①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②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芍夏枣生姜。
少阳阳明合为病,柴胡承气加减良。
③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十、调和肝脾
①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②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姜薄饶。
疏肝养血并健脾,调经八味丹栀着。
③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
十一、调和肠胃
①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
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
十二、清气分热
①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②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十三、清营凉血
①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②犀角地黄汤《外台秘要》: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十四、清热解毒
①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②普济消毒饮《东恒试效方》: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③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④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十五、清脏腑热
①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②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③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④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⑤清胃散《脾胃论》: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⑥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
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⑦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⑧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功效奇。
⑨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肺肠。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
⑩苇茎汤《外台秘要》: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
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十六、清虚热
①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②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
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十七、祛暑
①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②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③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十八、温中祛寒
①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②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③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十九、回阳救逆
①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救厥可回阳。
②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回阳救逆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寻。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二十、温经散寒
①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木通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相宜。
②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阳和汤治阴疽好,地鹿麻桂姜芥草。
漫肿无热脉沉细,温阳补血散寒超。
二十一、补气
①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②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③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辩惑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③生脉散《医学启源》:
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养阴效力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④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玉屏风散益气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出或易感,药虽相畏效相成。
⑤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
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二十二、补血
①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②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辩惑论》:
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
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③归脾汤《正体类要》: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二十三、气血双补
①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
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倍彰。
②炙甘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襄。
版权声明:
本网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
行删除处理。